戴牙套會讓牙齒萎縮嗎?真相、原理與風險全面解析
牙齒矯正是許多人改善外觀與咬合功能的重要選擇,但在諮詢過程中,「戴牙套會不會讓牙齒萎縮?」常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。這個疑問背後包含對牙齒結構變化的擔憂、對矯正過程的誤解,以及對牙根健康的疑慮。
本文將深入解析「牙齒萎縮」的定義、矯正治療可能帶來的影響、相關風險因子,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牙根吸收或傷害,幫助你安心選擇最適合的矯正方式。
🦷 一、戴牙套會讓牙齒萎縮嗎?
答案是:正規矯正治療不會讓牙齒本身萎縮,但部分個案可能出現牙根吸收(Root Resorption)現象。
所謂「牙齒萎縮」,在一般人印象中,可能是牙齒變短、變小、甚至鬆動。但醫學上這樣的變化,大多不是牙冠(可見的部分)本身,而是牙根在移動過程中受到壓力時,可能出現輕微的「牙根吸收」現象。
牙根吸收指的是:在牙齒移動過程中,牙根表層的細胞受到持續壓力,部分區域可能發生破壞、吸收,導致牙根長度略為縮短。
這種現象是矯正過程中可預期的生理反應之一,大多數情況下是輕微且無症狀的,不會影響牙齒功能與穩定性。
🔬 二、矯正為什麼會造成牙根吸收?
牙齒透過矯正移動,是因為牙齒被持續的矯正力拉動、推擠,使其在齒槽骨中慢慢改變位置。
牙齒雖然牢牢固定在牙齦裡,但其實是透過「牙周韌帶」懸掛在齒槽骨中。 當矯正力道施加於牙齒上,牙齒會在骨頭中移動,而骨頭會在一側吸收、另一側增生。
但如果矯正力道過大、治療時間過長、或個人體質敏感,就有可能讓牙根的表層細胞受到破壞,進而出現「牙根吸收」。
📊 三、牙根吸收的發生率有多高?
根據文獻統計,中至重度牙根吸收的發生率約為 5%~10%。 多數矯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只會出現微量的生理性吸收,根本不會對日後牙齒健康造成影響。
會增加風險的因素包括:
-
矯正時間過長(超過 3 年以上)
-
力道過大或錯誤操作(尤其是非專業醫師)
-
牙齒先天根型較短、尖、錐形者
-
有外傷史或曾接受過根管治療的牙齒
-
某些基因或體質對壓力特別敏感
🛡 四、如何避免牙齒萎縮或牙根吸收?
-
選擇專業的矯正醫師:受過正統訓練的醫師會根據你的牙齒條件與骨頭結構,設計出力道適中的治療方案。
-
定期 X 光追蹤:治療中醫師會定期拍攝全口 X 光或根尖 X 光,觀察牙根狀態,及早發現異常。
-
遵照指示佩戴牙套或橡皮筋:自行忽略配戴規範,會導致牙齒回彈、反覆施力,反而增加牙根風險。
-
保持口腔健康與穩定咬合:牙周健康不佳也會加速牙根問題,因此矯正期間刷牙、洗牙都不可輕忽。
❓ 五、戴完牙套後覺得牙齒變短、變小是萎縮嗎?
不少患者在拆牙套後,會有「牙齒好像變小/變短」的錯覺,其實很多都是「視覺落差」。
原因可能包括:
-
原本牙齒擁擠或外凸,排列整齊後視覺上更內收
-
治療中可能會進行些微修型(IPR)
-
拆除牙套時去除多餘黏著劑,牙齒外觀更明確
-
牙齒變整齊,反而讓牙齒高度對比明顯